发布时间:2025-08-07 15:14:37
传承 创新
69 岁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王大爷出院时,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说道。让他格外欣喜的是,不仅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大幅减轻,就连困扰多年的腹泻、手脚冰凉问题也明显好转 —— 这一切,都得益于巩义市公立中医院肺病科采用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 反复发病遇瓶颈 中西医协同破局 王大爷的肺间质纤维化病史已久,每逢气候变化,咳嗽、气喘便会加重,住院成了家常便饭。近日,他因受凉感冒诱发肺部感染,再次住进巩义市公立中医院肺病科病区。 经过西医常规的抗感染、平喘、化痰及对症治疗,王大爷的咳嗽症状有所缓解,但活动后仍气喘不止,咳痰症状也未彻底改善。肺病科主任张瑞在查房时注意到,患者一动就喘得厉害,且舌质淡、苔白,当即提出中西医协同治疗,让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 科室中医师王华男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跟随肺病系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团队进修学习,回院后积极开展中医中药诊治呼吸系统疾病。他在详细问诊后发现,王大爷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存在易出汗、脘腹冷痛、手足冰凉、大便不成形等问题,这些症状已困扰他多年,尝试过多种治疗却收效甚微。王华男分析,这些症状根源在于 “脾胃虚寒、肺肾气虚”:脾胃虚寒导致脘腹冷痛、大便失常;肺肾气虚则使肾不纳气,稍一活动就气喘加重。唯有中西医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辨证施治个性化 传统技法显奇功
王华男结合患者舌苔、脉象等体征,运用中医 “四诊合参”,辨证为 “肺痿- 肺肾气虚证”,同时参考西医检验检查指标,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 ●中药汤剂:采用 “补肺汤合附子理中汤” 加减,补肺益肾、温中健脾,从根本上调理脏腑功能。 ●中医外治:配合穴位贴敷、火龙罐等疗法。其中,火龙罐融合了拔罐与中药疗法的优势,能活血通络、调和气血、扶助正气,加速病邪排出。 经过系统治疗,王大爷的症状全面改善:咳嗽咳痰明显减少,活动后气喘大幅减轻,脘腹冷痛消失,腹泻、手脚冰凉等问题也得到显著缓解。“这是我住院以来效果最好的一次!” 王大爷的赞叹,道出了中西医协同治疗的独特优势。 王大爷的康复并非个例,而是巩义市公立中医院肺病科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的生动实践。据了解,近年来巩义市公立中医院肺病科充分发挥综合医院的西医优势,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协同诊疗体系。 “我们在全院率先推行中西医联合查房,让两个医学体系的优势实现互补。” 科室主任张瑞讲到,中医强调整体调理,通过望闻问切把握人体内在平衡;西医依托先进设备和科学手段精准定位病因。二者结合既能快速缓解症状,又能从根源上改善体质、提升免疫力,为康复筑牢基础。 这种协同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 ▲诊断更精准:中西医双重评估,避免单一体系的局限性; ▲治疗更优化:整合药物、外治等多元手段,实现 1+1>2 的效果; ▲副作用更少:通过中医调理减少西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更高:不仅治 “病”,更调 “体”,全面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目前,该模式已在慢性气道疾病(如 COPD、哮喘)、肺纤维化、肺癌、难治性肺部感染等复杂病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呼吸病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肺病科将持续深耕中西医协同治疗特色,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END】
供稿:王华男 排版:张艺丹 审核: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