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9 08:27:04
在河南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目标。 作为河南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排头兵”,在两会期间,巩义市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郜炎辉不仅接受了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的采访,阐述了医共体建设的举措与成效;还受邀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举办的“健康中国传播大会院长论坛——第一届千县工程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院长(书记)论坛”,与相关协会领导、专家及全国近20家先进县医院的院长、书记共同探讨分享县域医疗发展的新路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百姓健康频道论坛 在医共体建设的道路上,巩义市总医院不仅注重医疗能力的提升,还高度重视健康科普工作。 在“健康中国传播大会院长论坛”上,巩义市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郜炎辉分享了巩义市总医院在搭建健康促进体系、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多年来,医院广泛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借助院内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元渠道传播健康知识,通过有奖问答等趣味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使居民健康素养与科普知晓率显著提高,慢病达标率明显改善。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 巩义市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郜炎辉在采访中介绍,医院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强化医共体建设。医院成立了东、南、西、北四个医疗巡回队,每周定期到基层查房,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同时,选派中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到基层卫生院坐诊、查房和带教,期限为3到6个月,实行驻扎式帮扶,切实提升了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 为了满足不同区域老百姓的多样化需求,巩义市总医院还根据不同乡镇卫生院的特点,实施错位发展战略。针对南部山区涉村镇卫生院的中医优势,加大中医药资源的倾斜和投入;对于人口众多且工矿企业聚集的回郭镇,着重打造创伤救治能力;而地处黄河、洛河交界处的河洛镇卫生院,则重点发展了医养结合和康复专业。此外,还成立了巡回手术团队,根据患者的需求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手术。 郜炎辉院长表示,这些举措既减轻了患者的负担,落实了国家的分级治疗政策,也节约了医保资金。在2025年的计划中,巩义市总医院还将进一步提高医共体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让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更有保障。
巩义市总医院如何做到 让医疗服务更加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跟着小编一探究竟吧! 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地,是河南省会郑州下辖的县级市,也是河洛文明的摇篮,诗圣杜甫的故乡,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85万,连续20多年是全国百强县,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四届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医共体建设纳入省委改革办重点任务,建立省级抓统筹、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地的工作机制,要求各地将此项工作作为“书记项目”“民生实事”来推进。 县域医改是全面深化医改的基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是县域医改的最终目标。2019年12月4日,巩义市组建了由市人民医院牵头、市公立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所有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巩义市总医院。 ▲巩义市总医院揭牌成立 总医院围绕人民群众多层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整合县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资源,构建了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体系。 健康促进体系:培养了县、乡、村科普专家700多名,每年开展健康科普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巡讲等活动1000多场。建立院内电视台、广播电台,录制健康科普音视频1000余个,在成员单位循环播放。连续14年举办巩义市健康文化周,通过小品、相声、快板、文艺表演、河洛大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受益群众累计达百万余人次。 开展“双积分“,为观看健康科普、参与问答的群众积分发奖,为开展健康科普的医护积分用于职级晋升,有效的调动了各方参与健康促进的积极性。 慢病管理体系:组建由市级慢病专家参与的县乡村三级家医团队,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等23种慢病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预防、筛查、管理、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管理。目前共管理慢病患者22.2万余名,慢性病住院率与过早死亡率逐步下降。 ▲血糖监测平台 妇幼保健体系:由妇幼保健院牵头,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体系,并成立了家庭化产房、月子中心、托育中心,为全市育龄女性提供备孕、孕期、产后无缝隙健康管理,为婴幼儿成长提供体格检查、疾病筛查、营养干预等服务。 ▲家庭化产房 ▲月子中心 ▲托育中心 中医药体系:由公立中医院牵头,整合总医院优质中医资源,形成“县有国医堂、镇有中医馆、村有中医室”的格局。依托公立中医院建立总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在乡镇卫生院设立4个分中心,为成员单位统一提供中药饮片代煎和配送服务。运行1年多来,累计流转处方23353张,107765剂,实现了中药饮片统一药品质量、统一处方审核、统一调配、统一煎煮、统一配送。 与医共体成员单位签订共享中药房(煎药中心) 中药饮片委托调配、代煎协议 巩义市总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 急救体系:在巩义市东西南北启用4个卫生院急救站,与市人民医院、市公立中医院和市级急救站联动,形成城区15分钟、乡镇30分钟急救圈。依托5G技术一键启动,实现“上车即住院”。四年来,累计在基层救治急危重症患者8000余人次。急救站成立之初,一名15岁初中学生服农药后到回郭镇卫生院,情况紧急,立即给予洗胃、解毒药应用等抢救措施,病情稳定后,转入市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救治成功。若在建立急救站前,发生类似情况到人民医院抢救,仅路上就需要1个小时,人还没到医院就可能丧失抢救机会了。 ▲5G技术一键启动,实现“上车即住院” 医养结合体系:依托中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设立医养管理中心、医养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以“医养零距离、长者舒心、子女放心”为目标,形成公建公营、模式清晰、服务高端、价格普惠、医养康护智一体的医养结合体系,为慢性病、多发病、长期卧床老人以及术后、创伤、肿瘤、临终患者提供全程优质医疗照护服务。 ▲医养结合中心 延续医疗护理家庭病床体系:围绕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群众的就医问题,市人民医院牵头建立延续医疗护理管理中心,培养了县乡村医护人员600多名,统一调度,就近安排成员单位医护人员上门为患者提供了更换胃管、尿管、新生儿黄疸测定等79项服务项目,三年来,已累计开展医护上门服务20000多例次。 ▲延续医疗护理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受到患者好评 去年春季,长期卧床的83岁王奶奶发生褥疮,延续护理中心接到电话后,就近安排了杜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上门查房、治疗护理,王奶奶康复后,长期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女儿特意通过扫描院长二维码表示感谢;我们在大城市都没有享受过医护到家服务,巩义市人民医院做到了,这项服务一定要长久坚持下去,因为老百姓太需要了”。 ▲家庭病床综合管理中心平台 2023年9月起,成立了“家庭病床管理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患者网上申请 ,总医院审核,安排建床机构医护人员上门评估、建床,累计办理家庭病床住院218人次。 总医院“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向上与北京301、协和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高水平的三甲医院建立对口支援,邀请知名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查房、会诊、手术,所有的专家费由医院支付;对乡镇卫生院实行一院一特色的对口帮扶,打造了芝田卫生院的精神专科、回郭镇卫生院的创伤外科、河洛卫生院的康复科等7个特色专科,通过下派业务院长、驻扎式帮扶、开展巡回医疗、远程培训,提升基层业务能力。 ▲远程会诊 总医院搭建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横向打通医疗、医保、公卫系统,纵向打通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医共体内“通卡就医”,就诊信息互联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巩义市人民医院免费为卫生院、村卫生室铺设340多台远程心电设备,每年为基层诊断心电图达8万多例,其中发现急危重症病人230多例。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近期,家住石灰务村的李先生感觉心脏不舒服,到村卫生室看病,村医为他做了心电图,市医院心电专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立刻就近安排站街卫生院救护车接诊,在车上就和患者及家属谈急诊介入,绕行急诊科直接送到导管室成功实施介入手术,从发病到患者转危为安仅用了40分钟。 开通了互联网医院,建成了远程血压、远程影像、远程胎心等十二大医疗服务中心,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共有100多万人次在家门口得到县级专家的诊疗服务,为群众节省医药费1亿多元。 远程影像中心 远程心电中心 远程胎心中心 远程超声 为解决百姓在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急愁难盼问题,巩义市总医院全面推行“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院内智能导航、门诊医技检查24小时内完成、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诊间支付、病区结算、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等“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以及“一次挂号管三天、饭菜随时有、共享中药房、延续护理到家、家庭病床、院长微信立刻办”等创新举措,患者院内停留时间缩短1小时以上,支付时间缩短至2分钟以内,满意度达到95%以上。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看病不求人,就诊更舒心”的新常态。 门诊医技检查24小时内完成 诊间支付 病区结算 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巩义市总医院在医共体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牵头医院和基层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让百姓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未来,巩义市总医院将继续深化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